11月22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苗圩: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李强总理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次大会,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了我国现代工业,通过50年代156个重点项目、60年代三线建设、70年代两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初步建成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动制造业规模快速增长,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经过了150年之后,我们终于在2010年重新回到“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从2012—2022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012年只有16.98万亿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是22.5%,而到了2022年我们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到33.5万亿元,几乎比2012年翻了一番,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接近30%,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要问题,把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要掌握其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我的学习体会归纳起来就是“五个明确”。

  第一,明确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强调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第二,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第三,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强调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强调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不能割裂的。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第四,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强调针对美西方对我遏制打压不断升级的严峻形势,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实现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强调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强调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强调要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第五,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强调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强调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开放竞争中实现不断进步。

  在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所作的重要批示内容中,首次提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明确了“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及“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等实现路径和工作原则,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奋勇前进,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三重机遇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具体到工业领域,我认为最重要的变化,在于供应链格局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以及新旧生产要素地位更替三大方面。我们既要妥善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更要牢牢抓住这些变化孕育的机遇。

  (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竞争逻辑发生巨变。近年来,美国将我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联合其盟友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无底线遏制打压,大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也造成了全球供应链大范围梗阻,大家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调整,重新研究效率和安全的平衡问题。多重因素叠加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区域化、本地化、短链化趋势。

  尽管有复杂多变的各类干扰因素存在,只要顺应产业运行逻辑深度变化,就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局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我认为,产业链演变始终会遵循靠近产地、靠近市场来布局,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会以某些国家和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国拥有的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轻易不会被撼动。

  (二)通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极大改变了生产方式,并催生许多新产业新赛道,使产业体系发生系统性重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将重塑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早期的智能制造主要侧重生产过程中物理系统的感知和集成,未来则是更多地形成智能化装备、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这些技术会加快生产布局分散化和分工的专业化,而专业化分工有可能促进代工企业发展,这使得产品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数据驱动制造将成为制造业新模式、新趋势。

  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早有布局,十年来,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取得长足进步,逐步形成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智能制造体系。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规模接近3万亿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6000家。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的规模和水平更是全球领先,建成近2000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未来,智能制造将赋能各个生产环节,智能制造和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时代要求,成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点”。

  (三)新型生产要素将替代传统生产要素释放巨大潜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一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逐渐下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明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2022年底发布的《数据二十条》对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做出具体部署。今年机构改革又专门成立了国家数据局。过去,我国依靠人口红利等传统生产要素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未来,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事关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战略。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介入经济体系,深度嵌入经济增长函数,以其自由流动来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最优配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形成叠加、聚合、倍增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线性增长转向指数级、裂变式增长。

  数据成为决策支撑的关键,正在深刻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对制造业的设计、工艺、制造、营销、服务等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三、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造业发展根基

  (一)继续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于传统产业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耗能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实际上,这些产业能耗、排放总量更多是由产业特性及规模总量所决定的,我们要解决的不是高耗能而是要解决能耗高的问题。也有一些人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少。实际上,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我们要发展制造业,就必须首先要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改造提升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让传统产业向“好”向“绿”向“新”转变。

  (二)注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要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强5G、千兆光网建设等网络设施和智能计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和协调联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我们要在发挥数据资源要素价值管理创新工作中,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打破数据价值流动枷锁,真正释放数据要素新价值,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抢占发展先机。

  (三)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真正落实好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现在全国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刚超过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还不到1.4%,这个比例太低,抓技术创新必须抓住企业这个关键,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要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在关键材料、重大装备、先进工艺等关键领域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布局,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

  (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就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既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之举,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之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外商投资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是成功的,在细分市场上都占据优势地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大批有远见的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制造业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已经全部取消,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享有同等的政策。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坚决破除隐性壁垒,更多地激发起市场活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号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谢谢!